志愿者进社区为老人“把脉”脑健康 认知障碍科普筛查筑起“防护墙”

![]() |
青年志愿者协助老人完成游戏。杜帆供图 |
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,提升公众对认知障碍的科学认知与早防早治意识,近日,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(示范性软件学院)动员学生前往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街道清水河社区,协助举办了一场以“‘智’敬夕阳,与爱同行”为主题的认知障碍知识科普宣传活动。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,向社区居民普及认知障碍相关知识,提供初步筛查服务,营造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活动现场,志愿者们精心设置了“生活百面”“记忆棋盘”“色彩叠杯”“图形识别”“认知筛查”5个互动体验区,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前来参与。
在“记忆棋盘”和“图形识别”区,居民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,饶有兴致地挑战着自己的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。
在“色彩叠杯”区,大家通过手眼协调的快速反应游戏,锻炼着大脑的灵活性。“生活百面”板块则通过识别不同的人物表情与生活场景,帮助老年人激活社会认知功能。这些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,将专业的认知训练融入其中,让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直观地了解到自身认知能力的状况,提高了对大脑健康的关注度。
一位刚参加完活动的王阿姨笑着说:“以前总觉得人老了记性差是正常的,今天参加了活动才知道,这里面有这么多学问。这种游戏的方式很好,不枯燥,我们老年人也愿意参与。”
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是“认知筛查”与知识普及。志愿者们耐心地向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居民讲解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、危险因素以及科学的预防方法,并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。针对居民们提出的“如何区分普通衰老与认知障碍”“日常如何锻炼大脑”等问题,志愿者们都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。
在“认知筛查”区,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了专业的初步认知筛查。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与评估,帮助居民了解自身的认知健康水平,并对存在潜在风险的居民提出了及时就医、主动干预的建议。对于行动不便、未能到场的老人,志愿者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上门,将科普知识与关怀送到家中,实现了服务的“零距离”。
社区负责人表示,此次与青年志愿者们的合作非常成功。活动不仅为社区老年居民带来了实用的健康知识和初步筛查服务,更重要的是,它唤起了整个社区对认知障碍问题的重视,提高了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。未来,社区将继续与各方力量合作,持续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,共同建设一个健康、和谐、关爱老人的美好家园。(杜帆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